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

本文目录

过犹不及的意思中的及的意思什么 过犹不及的出处

1、及的意思是达到。

2、过犹不及,汉语成语,读音为guò yóu bù jí ,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

3、成语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图1

过犹不及的及意思是什么

过犹不及的“及”意思是:达到。

过犹不及原义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

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图2

过犹不及典故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处世谨慎恭敬,有孝子的美名。一次,曾子和父亲在地里除草,不小心锄断了庄稼。父亲很生气,举起农具就敲打他的背。曾子被打倒在地,一时不省人事,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

他苏醒过来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站起来,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您用力教训我是对的,请不要生我的气。”接着他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无事。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曾子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告诉学生说:“曾子如果来了,不要让他进来。”

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派人来向孔子解释。孔子说:“你没有听说舜的故事吗,舜侍奉父亲瞽叟非常殷勤周到,父亲让舜做事,他很快就会到父亲身边来;但如果父亲想找机会杀死他,他就从来没让父亲找到过。父亲拿鞭子打他,他就忍受惩罚,但如果拿拐杖打他,他就逃走。所以瞽叟没有犯不守父亲本分的过错,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

曾子不顾身体状况让父亲暴打,死也不躲避。假如自己死去,就把父亲陷于不义,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曾子听到这话后说:“我犯了大罪啊!”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

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图3

过犹不及寓意

过犹不及的故事告诉人们如何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让各个环节都是做到刚刚好,这的确是个难题,特别是对一些还没有经验可借鉴的事或物,需要敢闯敢试,在过与不及中,选择正确的度和量,按照“方向坚定不移,方法因地制宜”的方法,方能走向成功。

文言文的及是什么意思

1.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你好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2.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

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3. 文言文里的与是什么意思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杭滨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

这当然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

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

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

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

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

“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

“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

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5)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

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

4. 文言文“或”的意思是什么

“或”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体有以下几种:

1、表示虚词 ∶表示选择或列举。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

例句:

(1)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2)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表示假设。

如:或若(假使,倘或),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

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

例句:汝仔细找寻,或能找到。

3、间或,有时。

例句:

(1)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2)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通“惑”,迷惑 。

例句:

(1)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2)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读音:[huò ]

1.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5.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6. 文言文:“以及”的意思有多少种

1.以及 可以用作动词:

比如,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作“敬爱”讲;第一个“幼”字也用作动词,作“爱护”讲。“及”是动词

2以及,可以做为连词

(1).连词。表示在时间、范围上的延伸。犹言以至,以至于。 (2).连词。连接并列的词、词组或短句。

我只知道这两种

不好意思

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图4

过犹不及的及是什么意思

不一样,过犹不及的及是够了的意思,及日中则的及是到了的意思。

基本字义:

及,读作j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追赶上,抓住;引申为到达、连及等义。

及,会意字。从人,从又。会追上前人,以手逮之。本义为追赶。追赶上这个本义在古书中常用。”“到达”、“连及”等义都是由本义引申而来。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图5

组词解释:

1、及格

[jí gé]

(考试成绩)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

2、及时

[jí shí]

正赶上时候;适合需要:及时雨。他来得很及时。

3、及第

[jí dì]

科举时代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及第。

4、普及

[pǔ jí]

普遍地传到(地区、范围等):健身操已普及全国。

5、及笄

[jí jī]

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以上就是关于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过犹不及的及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过犹不及的及字是什么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查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9月19日 12:23
下一篇 2023年09月19日 12:49

相关推荐

  • 人情风俗的意思,风俗人情0条简短的

    本文目录1.风俗人情10条简短的2.风俗人情3.风俗人情指什么生肖4.什么叫风土人情的意思风俗人情10条简短的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 习惯 等。 成语出处: 唐·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 山川 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成语例句: 她问他关于日本的 风…

    2023-09-29
  • 高贵优雅的意思,高贵优雅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1.高贵优雅的意思是什么2.优雅乃高贵之证是什么意思3.优雅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4.气质高雅的意思高贵优雅的意思是什么高雅与优雅的意思一样吗?1·优雅是一种和谐,类似于美丽,只不过美丽是上天的恩赐,而优雅是艺术的产物。优雅从文化的陶冶中产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发展。优雅这个词…

    2023-09-29
  • 茫茫然的意思,茫茫然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

    本文目录1.茫茫然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2.茫茫然的意思3.茫茫然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4.静寂貌,茫茫然是什么意思茫茫然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茫茫然[拼音][mángmángrán]意思迷茫,若有所思的样子。形容迷茫的样子。茫茫是很开阔,茫然是很迷惘,不知道做什么,路途一…

    2023-09-29
  • 焉知非福的意思,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2.焉知非福的意思解释词语3.焉知非福的意思和造句怎么写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请解释一下焉知非福是什么意思焉知非福的意思是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1、拼音:yān zhī fēi fú。2、出处:焉知非福一词出自《淮南子·人间训》,常与…

    2023-09-29
  • 江雪古诗词的意思,江雪的意思古诗的意思

    本文目录1.江雪的意思古诗的意思2.《江雪》是什么类型的诗?3.江雪这首诗的意思4.江雪古诗词的意思二年级江雪的意思古诗的意思意思是: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出处:《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于永州创…

    2023-09-29
  • 雅俗共赏的意思,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

    本文目录1.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2.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解释3.雅俗共赏的意思4.雅俗共赏的意思解释是什么雅俗共赏是什么意思解释词语1、雅俗共赏,汉语成语,拼音为yǎ sú gòng shǎng,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2、出自唐 白行简《…

    2023-09-29
  • 阡陌纵横的意思解释,阡陌纵横 阡的意思: 陌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1.阡陌纵横 阡的意思: 陌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阡陌纵横的拼音3.经纬阡陌纵横什么意思4.阡陌纵横是什么意思解释阡陌纵横 阡的意思: 陌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阡是指东西走向的路,陌是指南北走向的路,词的意思就是说道路四通八达,交错纵横。阡陌纵横的拼音阡陌…

    2023-09-29
  • 耻辱的意思是什么意思,耻辱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耻辱什么意思2.耻辱是形容什么意思3.耻辱是指什么意思4.耻辱的意思耻辱什么意思【词目】耻辱【拼音】chǐrǔ【词性】名词【英译】shame;disgrace;humiliation【基本解释】1.指声誉上所受的损害。2.侮辱。3.羞辱,羞辱的事。编辑本段详细解释含义…

    2023-09-29
  • 悸动的意思解释,悸动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悸动是什么意思2.悸动是什么意思3.悸动是什么意思4.悸动是什么意思悸动是什么意思悸动的意思是因恐惧紧张、情绪激动,而致心跳加速。可比喻紧张忐忑的内心活动。1、拼音jì dòng。2、出处明·马中锡《中山狼传》:“夙行失道,望尘惊悸。”3、说文解字(1)悸:心脏因恐慌…

    2023-09-29
  • 气急败坏的意思,气败坏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气败坏的意思2.气败坏是什么意思3.气败坏的具体意思4.气败坏是什么意思气败坏的意思气急败坏的意思是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气急败坏多有贬义,同恼羞成怒、暴跳如雷使用。反义词有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气急败坏的拓展:一、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