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
意思是:美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
出处:《礼记·学记》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译文:
美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拼音: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反义词:不求甚解
[成语解释]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典故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译文:他喜欢读书,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近义词]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反义词]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拼音: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
解释: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出处: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例句:
但无一个名师点拨,这叫做“~”。(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
译文: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出处:战国时期乐正克《礼记·学记》。
原文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玉石如果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可用之器;人如果不通过学习,就不会明白人生宇宙的各种道理。
因此古代的君主在建立国家、统治百姓的时候,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
扩展资料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经历磨难,难以成才。
《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典故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拚到底吧。
[近义词]宁死不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苟且偷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宁死不屈
[成语解释]宁愿死也不屈服。
[典故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二:许大马棒转回身,提着枪,恶狠狠地瞅着宁死不屈工作队的同志们。
[近义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反义词]苟且偷生、卑躬屈膝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以上就是关于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玉不琢不成器的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查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