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

本文目录

文言文及意思

1. 文言文中及的意思有哪些,加例句 ◎ 【及】 【jí】〈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 【及】 【jí】〈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 【及】 【jí】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 【及】 【jí】〈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2. 文言文的意思

文言百文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度、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白话文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内否?”。“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中国的文言文是容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3. 文言文翻译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便把它放置在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有多大本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大为惊骇,顿时远远地逃跑;认为驴子将要吞噬自己,非常恐惧。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象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渐渐地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和驴子搏击。慢慢地,老虎又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擦闯荡、冲撞冒犯它。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禁不住发怒,用蹄子踢老虎。

驴不胜怒,蹄之。

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想到:“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4. 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6),军棘门(7);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8),军细柳(9);以备胡 上自劳军(10)。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1),锐兵刃,彀弓弩(12),持满(13)。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14):“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5):“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请车骑曰(16):“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7)。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18):“介胄之士不拜(19),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20)。

使人称谢(21):“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22)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编辑本段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公元前180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吕后死后,周勃等平定诸吕,他以代王入为皇帝。在位期间,执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减轻地税、赋役和刑狱,使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又削弱诸侯势力,以巩固中央政权。

旧史家把他与景帝统治时期并举,称“文景之治”。 后六年,即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入边,侵入边境。

(3)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由皇族担任。 (4)军:驻军。

(5)霸上:古地名,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6)祝兹侯:封号。

(7)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8)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

守,郡的行政长官。 (9)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备:防备 (10)上:指汉文帝。 (11)被:通“披”。

(12)彀(gòu):张满弓。弩(nǔ):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

(13)持满:把弓弦拉足。 (14)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5)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6)壁门:营门。

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17)按:控制。

辔:马缰绳。徐:慢慢地。

(18)揖:拱手行礼。 (19)介:铁甲;胄:头盔。

为:被。 (20)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

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21)谢:告知。

(22) 曩:(nǎng)以往,从前,过去。 (23)将:将领。

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因为这样而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编辑本段周亚夫的品质 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尽职尽责,不畏强权,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能够侵犯他吗?”汉文帝称赞了很久。

5. 求短篇文言文及翻译

崔景偁拜师 原文;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

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

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译文: 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几年后,不久又面朝北方向我奉上礼物,请求作(我的)徒弟。

我感到惭愧并谢绝了,没有接受(礼物)。(景偁)说:“我师从您,并不是图取功名啊.先生您不写世俗的文章,也不是个庸俗的人,我是希望我有希望做您的学生啊。

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图1

文言文假借是什么意思

1. “及”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基本解释

1、从后头跟上:来得及。赶不及。

2、达到:及格、合格。及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及。过犹不及。

3、趁着,乘:及时。及早。及锋而试。

4、连词,和,跟:阳光、空气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1]

详细解释

【动】

1、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2、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

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3.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贾谊《论积贮疏》

及是,愈以为诚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祸且及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廷益抱诚,噬膻曷及?——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4.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其日中如探汤。

(袁可立)及长,数有异兆。——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及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如:及夫(等到)。

5、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6、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又如:我不及他。

7、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8、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国蓄》

9.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为北徐州,时有势族请姻者。——《梁书· 韦放传》

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明·宋濂《看松庵记》

10.遍及。

泽及万世而不为仁。——《庄子·大宗师》

推恩海内,泽及鸟兽。——《东坡先生墓志铭》

【介】

趁。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和,与。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袁(袁可立子袁枢)出家刻十余种及王觉斯法书以示。——――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

扣其乡及姓字。——明·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又如:孔子及门徒。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副】

1、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名】

姓。及姓。[1]

2. 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详细字义

〈名〉

1. (间是后起字,本字作闲,本义见间 jiàn)

2. 中间;内 [beeen;among]

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闲也。——《礼记·乐记》

而独闲数百千里。——《汉书·严助传》。注:“中间也。”

攘臂于其闲。——《庄子·人间世》。司马注:“犹里也。”

黄河远上白云间。—— 唐· 王之涣《凉州词》

林间窥之。——唐· 柳宗元《三戒》

草木之间。——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满井游记》

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出于其间。——蔡元培《图画》

3. 又如:两地之间;上下之间;左右之间;半中间;两个高楼间的小弄;两个电极间的真空

4. 一会儿,顷刻 [a moment]

莫然有间,而子桑户死。——《庄子·大宗师》

乃留止闲曰。——《战国策·秦策》

5. 又如:间不容息(其时间不容喘息。比喻时间短促)

6. 近来 [recent]

帝间颜色瘦黑。——《汉书·叙传上》

7. 姓(闲)

〈量〉

1. 表示房屋的量词

安得广厦千万间。——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一间卧室;三间门面

3. 另见 jiàn;

4. “间”另见 xián

3. 及在文言文中有几个意思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④灭滑而还。

⑹通“如”:好像,如同。例:

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例:

①而翁归。

②若欲死而父。

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③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

④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得惟我而已。

⑤比诸大江,不啻小支而已。

「而后」才,方才。例:

①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②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三月而后成。

④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⑤假诸人而后见也。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例: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4. 以在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以 1、因为,由于:例: ⑴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无请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⑷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⑼不赂者以赂者丧。 ⑽以心中有足乐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而,来。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以:以便) ⑶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托于柑以讽耶? ⑹以啮人,无御之者。

(以:这里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⑻属予作文以记之。

⑼杀之以应陈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2)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哙侧其盾以撞。

(17)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动。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20)各各竦立以听。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隐忍以行。

(23)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4)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击荆河。 (26)遂自投汨罗以死。

(27)其责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与物物争。

3、把,拿,用。例: 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⑵以钱覆其口。

⑶屠惧,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⑹ 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

⑺何以为计? ⑻将以攻宋。 ⑼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 (17)以我应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胜。 (19)国胡以相恤。

(20)将以衅钟。 (21)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千万无渝。

4、以为,认为。例: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⑶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⑷皆以美于徐公。 ⑸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5、凭,靠。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⑸以勇气闻于诸侯。

⑹以攻则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实校之。

⑶余船以次俱进。 ⑷何必更以多寡为差? ⑸盖以律非故杀。

⑹以次进。 ⑺则又 法从事。

7、根据。例: ⑴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以:一说拿。) ⑵贵以近知远。

8、通“已”,已经。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尽矣。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 ⑵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以: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10、在。

例: ⑴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⑵以八月十三斩于市。

⑶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⑷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 逆以煎我怀。

12、为。例: 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

(以:是) 13、通“已”,止。例: 无以,则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5、此,这。

例: 以一物体与物物争。(本义项指前一个“以”。)

「以为」 1、把。

当作或作为。例: ⑴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⑶吾始闻汝名,以为豪。 ⑷相传以为雁荡。

⑸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以为:把它设为。)

⑹撰长书以为贽。 ⑺寡君之以为戮。

2、认为。例: ⑴以为且噬己为,甚恐。

⑵以为妙绝。 ⑶人人自以为必死。

⑷臣窃以为其人勇士。 ⑸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⑹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 3、把。

制成。例: 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⑵铸以为金人十二。

5. 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及,jí

1、动词 ①比得上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赶得上您呢? ②等到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③追赶上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 ——怀王后悔了,(派人)追赶张仪,没有追上。④到,到达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肴之战》) ——到来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将要到周去做买卖,遇到了他们。 ⑤涉及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触龙说赵太后》) ——这些人当中离得近的祸及自身,隔得远的祸害就会落到他的子孙身上。

2、连词,表并列,和,与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荆轲刺秦王》)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来送他。

3、介词 ①和,同,跟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宋公和楚国人在泓地作战。 ②趁着……之时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触龙说赵太后》) ——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

6.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常见含义[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代词[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助词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例:何者?上下之分也.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

也”的结构.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生僻/不确定含义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7. 这些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啊(两种就好)~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

爱:喜爱;吝啬安:安全;疑问代词,哪里被:被子;介词,表示被动本:根本;版本鄙:边远;卑微兵:兵器;士兵病:疾病;担心察:观察;明显朝:面向;朝廷曾:曾经;竟,乃乘:辆;乘坐诚:诚实;果然除:去掉;任命官职辞:言辞;告别从:跟从;听从殆:危险;几乎当:对着;承担道:道路;道理得:取得;得意度:度过;尺度非:不是;责难复:又;答复负:背负;背叛盖:车盖;大概故:因此;从前的顾:回头;照顾固:固然;牢固归:返回;统一国:国家;国都过:经过;过失何:哪里;怎样恨:怨恨;遗憾胡:北方的少数民族;疑问代词患:得(病);担心或:或许;有时疾:疾病;迅速及:和,与;赶得上即:当前;就地既:既然;已经假:借;虚假间:离间;内,里见:看见;被就:趋向;成就举:抬起;推荐绝:断绝;尽堪:经得起;天道克:能;胜类:相似;种类怜:怜惜;怜悯弥:满;终,极莫:没有谁;不要乃:于是;才内:里,容纳期:约会;期望奇:奇怪;单数迁:迁移;调动清:清廉;清澈穷:贫穷;尽。

8.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几个. 下面我把首选的古汉语工具书——《辞源》上的解释作依据,补充一些中学课本文言文课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并打给你. 而 一、ér 一颊毛,象毛之形.凡鳞毛之下垂者也称而.例如:《周礼·考工记·梓人》:“凡攫杀援噬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 二代词.通“尔”汝,表示第二人称.可译为“你(的)”、“你们(的)”.例如:《项脊轩志》:“某所,而母立于兹.” 三连词.⒈表示并列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轻重,而是并列、并重的关系,可译为“和”、“及”、“又”、“并且”或不译.例如:《两小儿辩日》:“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关系,所连两项在时间、动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译为“就”、“然后”、“来”、“便”等,或不译.例如:《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 ⒊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⒋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转折关系,所连两项在意思上相对或相反,可译为“却”、“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设关系,常连接分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可译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国说》:“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论语·八佾》:“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四助词,跟“上”、“下”、“来”、“往”等方位词连用,表示时间或范围等,可译为“以”.例如:《图画》:“古中国之画,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构.” ⒈相当于“之”.例如:《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⒉表语气.略近于“兮”.例如:《论语·微子》:“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够.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参考文献:《辞源》《中学文言文索引词典》 回答:2007-10-18 16:22修改:2007-10-18 21:50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他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红红[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义”中的“而”表并列.从语法角度看,“而”连接前后两个动宾结构“舍生”“取义”,无轻重之分,更无递进,转折关系.“舍生而取义”解释为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下面是“而”用法总结! 而 (1) 第二人称代词,(2) 一般作定语 某所,而母立于兹. ( 2 )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 (3)连词 并列关系,一般不译.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译为“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吾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转折关系,译为“但是”或“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译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词,可译为“地”也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及夫游之乐也. ⑧表比喻,译为“如同”. 军惊而坏都舍. 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修饰、转折等关系,想一想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探究“而”轻重音朗读的规律. (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递进、重读) (2)、若夫……岩穴暝 (承接、轻读) (3)、朝而往,暮而归 (修饰、轻读) (4)、溪深而鱼肥 (并列、轻读) (5)、禽鸟……而不知人之乐 (转折、重读) 小结:凡是表转折或递进意味,都需重读,凡连接词与词,有调节作用的则应轻读.学生齐读,体会“也”和“而”的读法.。

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图2

及的意思

基本字义

1. 从后头跟上:来得~。赶不~。

2. 达到:~格。~第(古代科举考试中选,特指考取进士)。普~。过犹不~。

3. 趁着,乘:~时。~早。~锋而试。

4. 连词,和,跟:阳光、空气~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以~。

详细字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4. 至,达到 [attain;reach]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

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

6. 待,等到 [wait]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及日中如探汤。

及鲁肃过 寻阳。——《资治通鉴汉纪》

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及既上。(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

7. 如:及夫(等到)

8. 遭受 [suffer from]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

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compare with]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韩愈《师说》

11. 又如:我不及他

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14. 通“给”。供应 [provide]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介〉

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蚤:通“早”)

<连>

1. 和,与 [and]

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

音乐及诗歌。——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副〉

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

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

2. [also]——表示频率,相当于“又”

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

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

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水浒全传》

常用词组

1. 及第 jídì

[pass an imperial examination] 指科举考试考中,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

状元及第

2. 及格 jígé

[pass;pass an examination;up to standard; get a passing grade;up to the mark] 考试或学科成绩达到规定标准

参加学位考试,及格了

3. 及笄 jíjī

[be old enough to marry;girl's coming of age] 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年已及笄

4. 及龄 jílíng

[reach a required age;of the right age] 达到规定的年龄

及龄儿童

5. 及门 jímén

[formerly acknowledge sb. as one's master;pupil dircetly taught by a master] 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

及门弟子

6. 及时,及时地 jíshí,jíshíde

(1) [in time;at the right moment;be propitiously timed;in good time;forehanded]∶立刻;马上

工作中有问题必须及时解决

及时相遣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forthwith;without delay;promptly]∶迅速地;毫不耽搁地

你应及时地动身回家

7. 及时行乐 jíshí-xínglè

[carpe diem;enjoy the present day,and trust the least possible to the future;have a good time while we have the chance;make merry while we can] 只顾目前快乐而并不考虑将来的享受

8. 及时雨 jíshíyǔ

(1) [timely rain]∶指庄稼正需要雨水时下的雨

几场及时雨奠定了今年农业丰收的基础

(2) [people who provide timely help]∶比喻适时的帮助

9. 及物 jíwù

(1) [transitive]

(2) [指动词类型]∶表示由动作者或主语带给宾语动作的

(3) [指语法结构]∶包含有及物动词的形式的

10. 及早 jízǎo

[as soon as possible;at an early date;before it is too late] 赶早;趁早

生了病要及早治

11. 及至 jízhì

[until;up to] 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

及至始皇。—— 汉· 贾谊《过秦论》

及至后世。——宋· 苏轼《教战守》

及至绵惙已极。——清· 袁枚《祭妹文》

及至中午轮船才开进长江三峡

及 Jí

详细字义

〈名〉

1. 姓

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图3

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

等到。“及”在文言中有多种释义。一般有如下几种:其一,追赶上、抓住;其二,至、达到;其三,待、等到;其四,比得上、能与……相比;其五,连累、关联。

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图4

以上就是关于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及的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及下船的及是什么意思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查缺网】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faedoony@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0)
上一篇 2023年07月15日 17:55
下一篇 2023年07月15日 17:56

相关推荐

  • 微的意思是什么,微字含义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微字含义是什么意思2.文言词微的意思3.微什么意思是什么4.微的意思和含义微字含义是什么意思微是一个汉字,读作wēi,本意是指隐秘地行走,还有细小、衰落、精妙、隐匿等意思。该文字在《说文》和《左传·襄公十九年》等文献均有记载。文言词微的意思1、微组词有:微风、微小、微…

    2023-11-30
  • 著名的名的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解释

    本文目录1.著名是什么意思解释2.非著名人士是什么意思3.举世闻名的名是什么意思4.著名什么意思著名是什么意思解释著名的解释[famous;celebrated] 有名,出名 著名人士 词语分解 著的解释 著 ù 显明,显出:著名。著称。显著。昭著。卓著。 写 文章 ,写书:著述…

    名词解释 2023-11-30
  • 骄傲狂妄的意思,狂妄的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1.狂妄的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2.狂妄是什么意思3.狂妄是什么意思4.什么叫狂妄自大狂妄的妄是什么意思是什么狂妄的词语解释是:狂妄kuángwàng。(1)极端自高自大。狂妄的词语解释是:狂妄kuángwàng。(1)极端自高自大。结构是:狂(左右结构)妄(上下结构)。词性…

    2023-11-30
  • 之的意思是什么,之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之是什么意思2.之的意思是什么3.之的意思是什么4.之的意思是什么之是什么意思“之”的意思是:到,往。一、原文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二、译文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

    2023-11-30
  • 三心二意的意思,三心两意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

    本文目录1.三心两意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2.三心二意的意思解释词语有哪些3.三心二意什么意思4.佛法讲的三心二意是什么意思三心两意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三心两意的意思是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三心两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xīn、liǎng、yì,意思是常指不安心…

    2023-11-30
  • an的英文意思,an的翻译是什么意思英语

    本文目录1.an的翻译是什么意思英语2.and的意思是什么3.an啥意思4.an英语什么意思an的翻译是什么意思英语an 英[ən] 美[ən,æn]art. 一个; 一(在元音字母前代替不定代词a); 一任一某一;[例句]That clock's an hour fast.那个…

    2023-11-30
  • 影响不好的意思,负面影响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负面影响是什么意思2.负面影响的意思解释3.当一个女人说你对她不好了4.影响是什么意思负面影响是什么意思负面影响是不好的影响。任何事情都有双面性,当做一件事的时候,既要考虑它的正面作用,又要考虑它的负面作用。正面作用叫正面影响,负面作用叫负面影响,即不好的影响。举例子…

    2023-11-30
  • 二次元的意思,二次元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1.二次元是什么意思2.二次元什么意思3.二次元是什么意思4.二次元是什么意思二次元是什么意思“二次元”来自于日语,意思是“二维”。引申为在纸面、屏幕等平面上展示的动画、游戏等作品中角色。以ACGN(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轻小说)…

    2023-11-30
  • 气喘吁吁的意思,气喘吁吁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目录1.气喘吁吁的意思是什么2.气喘吁吁什么意思3.气喘吁吁解释词语的意思4.气喘吁吁的意思是什么气喘吁吁的意思是什么气喘吁吁是正确,具体解释如下:意思是: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一般指人劳累到极点时的状态。气喘吁吁,读音:qì chuǎn xū xū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

    2023-11-30
  • 寓言故事的意思,什么是寓言故事

    本文目录1.什么是寓言故事2.寓言是什么意思3.什么是寓言故事4.什么叫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中国历…

    2023-11-30